学术论文.
查看更多-
智能技术赋能按需学习:理论进路与要素表征 Jamin.
-
数字教育:应用、共享、创新 ——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综述 .
-
智慧教育让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 刘德建.
-
脑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驱动的未来教育变革 刘德建.
智能技术赋能按需学习:理论进路与要素表征
刘德建¹, 费程¹, 刘嘉豪², 蒋艳双²
(1.北京师范大学 智慧学习研究院, 北京 100875;
2.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 102206)
[摘要]智能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不断加深,教育的复杂性变局已逐步成为现实。教育资源和服务的供给与学习者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之间矛盾突出,在基于智能技术带来的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按照需求牵引、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科技赋能的原则,文章提出按需学习范式,即学习者在自然情境中,根据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满足多层次学习目标的进阶要求,以智能技术促进有效连接学习资源、环境与服务的一种学习范式。文章重点阐述按需学习范式的适切性及要素表征:学习者学习需求的动态生成性、匹配学习者按需学习路径的进阶性、教师与学习者的交互进化性、教师提供教学服务的适配性。同时,从数字资源、干系人及智能技术视角描述智能技术赋能的按需学习场景。
[关键词]智能技术;按需学习;学习范式;理论进路;要素表征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刘德建(1971—),男,福建福州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人工智能与教育研究。E-mail:11352019031@bnu. edu.cn。费程为 feicheng@bnu.edu.cn。
数字教育:应用、共享、创新 ——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综述
冯婷婷1,2,刘德建2,黄璐璐3,曹培杰4,曾海军2①
1.河北传媒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2.北京师范大学 智慧学习研究院,北京 100875
3.中国教育报,北京 100082
4.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8
摘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数字技术愈发成为驱动人类社会思维方式、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全方位重塑的引领力量。数字变革正交织成教育改革最动听的合奏。发展数字教育,关键在应用,潜力在共享,生命力在创新,开放合作是必由之路。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为开展数字教育交流与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该文基于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的主要观点,探讨了数字教育应用、共享与创新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路径。从“3C”到“GAI3”,围绕教师数字素养与胜任力提升、数字化与学习型社会建设、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与数字伦理、教育治理数字化与数字教育治理、数字教育评价与数字教育新生态等主题共话未来数字教育之路。
关键词:数字教育;应用;共享;创新;智慧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智慧教育让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
——基于2023全球智慧教育大会观点
刘德建¹, 曾海军¹, 黄璐璐², 刘军³
(1.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 北京 100875;
2.中国教育报, 北京 100082;
3.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 100875)
[摘要]作为数字时代的教育新形态,智慧教育是我们推进公平包容的优质教育、让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的必然选择。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为国际社会开展智慧教育交流与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为了总结和分享智慧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新成果,文章撷英2023全球智慧教育大会观点,擘画了智慧教育发展蓝图和推进路径:智慧教育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形态,其核心命题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教融合是智慧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力引擎,数据治理是教育系统变革有序推进的思维方式;数字化转型是塑造区域智慧教育生态的实践基础,国际合作是迈向人类教育美好未来的共同之路。
[关键词]智慧教育; 教育转型;数据治理;科技赋能;终身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刘德建(1971—),男,福建福州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人工智能与教育研究。E-mail: zenghj@bnu.edu . cn。黄璐璐为通讯作者,E-mail: zhihuijiaoyu2021@126.com。
全球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和学习危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1]。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势不可挡,创新发展智慧教育逐渐成为全球教育变革的必然选择。2023年8月 18日—20日,北京师范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 (UNESCO IITE)主办了“2023全球智慧教育大会”,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阿拉伯联盟教育、文化和科学组织(ALECSO)、英联邦学习共同体(COL)、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SEAMEO)和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等国际组织代表和国内外教育界、科技界和企业界的专家学者、教育政策制定者和一线师生等300多名演讲嘉宾,围绕“教育转型与数据治理”,参加了16场主题论坛和3场平行活动,多视角、多领域和多维度分享了智慧教育新理论、新技术、新观点和新成果。
脑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驱动的未来教育变革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薛 贵
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联席院长 刘德建
【摘要】脑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快速发展, 推动人类社会加速向智能时代演进, 对人类生存发展能力提出了全新要求, 也推动教育目标和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未来教育体系的设计需要突破知识传递的限制, 以推动人类持续繁衍与进化为目标、以学习力培养为核心、以个性化按需学习为导向、以人脑学习规律为指导、以技术创新为依托, 帮助个体培养有机的知识体系、强大的认知能力和持久的学习动力。实现未来教育目标,需要社会各界从教育政策、科学研究、教师教育、考试评价、课程设置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协同行动, 推动未来教育变革从理论走向实践。
【关键词】脑科学 人工智能 教育变革 学习力
【中图分类号】TP18/G5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 cnki. rmltxsqy.2024.17.001
教育通过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塑造价值观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并进一步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随着脑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 世界正在加快进入智能时代。在历史上, 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推动了教育目标、内容、评价和技术的变革[1]。如果说以蒸汽机发明和机械制造技术进步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职业教育的兴起, 以电气化和大规模生产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学科的专业化, 以信息化和自动化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教育的信息化和个性化, 那么脑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推动的以智能化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则将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现方式, 从而带来史无前例的教育底层变革。这是因为, 不同于之前任何一次工业革命, 智能化不仅将以更快的速度和在更大范围内推动技术变革和生产关系的改变,同时将第一次对人类最引以为傲的核心能力(即智力) 和尊严构成挑战。未来已来, 教育也必须迅速行动, 以帮助儿童为未来做好准备。在这样的背景下, 深入探讨脑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未来教育。